少年游·润州作

作者: 宋代   苏轼


去年相送,馀杭门外,飞雪似杨花。今年春尽,杨花似雪,犹不见还家。
对酒卷帘邀明月,风露透窗纱。恰似姮娥怜双燕,分明照、画梁斜。

qù nián xiàng sòng ,yú háng mén wài ,fēi xuě sì yáng huā 。jīn nián chūn jìn ,yáng huā sì xuě ,yóu bú jiàn hái jiā 。 去年相送,馀杭门外,飞雪似杨花。今年春尽,杨花似雪,犹不见还家。
duì jiǔ juàn lián yāo míng yuè ,fēng lù tòu chuāng shā 。qià sì héng é lián shuāng yàn ,fèn míng zhào 、huà liáng xié 。 对酒卷帘邀明月,风露透窗纱。恰似姮娥怜双燕,分明照、画梁斜。

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少年游·润州作翻译

暂无翻译!

  宋神宗熙宁七年(1074)三月底、四月初,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(今江苏镇江)。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,他写下了这首词。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,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。

  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,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、当归而未归。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——“去年相送”;离别的地点——“余杭门外”;分别时的气候——“飞雪似杨花”。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,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。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,可是公务在身,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,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。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,同样点明时间——“今年春尽”,气候——“杨花似雪”,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“犹不见还家”。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,当春即可还家,可如今春天已尽,杨花飘絮,却不见人归来,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?这一段引入了《诗·小雅·采薇》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”的手法,而“雪似杨花”、“杨花似雪”两句,比拟既工,语亦精巧,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。

  下片转写夜晚,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、惆怅。“对酒卷帘邀明月,风露透窗纱”,说的是在寂寞中,本想仿效李白的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,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,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,透过窗纱,扑入襟怀。结尾三句是说,妻子在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,恰似姮娥在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。姮娥怜爱双栖燕子,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,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,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。

展开查看所有  

《少年游·润州作》作者

苏轼诗词作品苏轼

苏轼(1037─1101)宋代文学家、书画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。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。祖父苏序是诗人,父苏洵长于策论,母程氏亲授以书。嘉祐二年(1057)参加礼部考试,中第二名。仁宗殿试时,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。因母丧回蜀。嘉祐六年(1061)经欧阳修推荐,应中制科第三等,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。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。熙宁二年(1069)还朝

相关推荐

  • 少年游·枫林红透晚烟青

    【少年游】 枫林红透晚烟青, 客思满鸥汀。 二十年来, 无家种竹, 犹借竹为名。 春风未了秋风到, 老去万缘轻。 只把平生, 闲吟闲咏, 谱作棹歌声。

  • 少年游·参差烟树灞陵桥

    【少年游】 

    参差烟树灞陵桥,风物尽前朝。 衰杨古柳,几经攀折,憔悴楚宫腰。 

    夕阳闲淡秋光老,离思满蘅皋。 一曲阳关,断肠声尽,独自凭兰桡。

  • 少年游·重阳过后

    重阳过后,西风渐紧,庭树叶纷纷。朱阑向晓,芙蓉妖艳,特地斗芳新。
    霜前月下,斜红淡蕊,明媚欲回春。莫将琼萼等闲分。留赠意中人。

  • 少年游·离多最是

    离多最是,东西流水,终解两相逢。
    浅情终似,行云无定,犹到梦魂中。
    可怜人意,薄于云水,佳会更难重。
    细想从来,断肠多处,不与今番同。

  • 少年游·栏干十二独凭春

    【少年游】 栏干十二独凭春, 晴碧远连云。 千里万里, 二月三月, 行色苦愁人。 谢家池上, 江淹浦畔, 吟魄与离魂。 那堪疏雨滴黄昏, 更特地、忆王孙。

  • 少年游·长安古道马迟迟

    长安古道马迟迟,高柳乱蝉嘶。夕阳鸟外,秋风原上,目断四天垂。
    归云一去无踪迹,何处是前期?狎兴生疏,酒徒萧索,不似少年时。

少年游·润州作原文,少年游·润州作翻译,少年游·润州作赏析,少年游·润州作阅读答案,出自苏轼的作品
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wlmqedu.com.cn/gushici/842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