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事近·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

作者: 宋代   杨万里


月未到诚斋,先到万花川谷。不是诚斋无月,隔一林修竹。
如今才是十三夜,月色已如玉。未是秋光奇绝,看十五十六。

月未到诚斋,先到万花川谷。不是诚斋无月,隔一林修竹。
月亮还未照到我的书斋前,先照到了万花川谷,不是书斋没有月光,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着。

如今才是十三夜,月色已如玉。未是秋光奇绝,看十五十六。
现在才是农历七月十三的夜晚,圆月已像白玉雕成的一样。秋月还没到最美的时候,到了十五、十六日夜晚你再看,那才是最好的。

1、史杰鹏 《宋词三百首正宗》北京:华夏出版社,2014.3:298-299

月未到诚斋,先到万花川谷。不是诚斋无月,隔一林修竹。
如今才是十三夜,月色已如玉。未是秋光奇绝,看十五十六。

  “月未到诚斋,先到万花川谷。”开篇两句,明白如话,说皎洁的月光尚未照进他的书房,却照到了“万花山谷”。作者用“未到”和“先到”巧设悬念,引人遐想。读完这两句,人们自然地要问:既然“诚斋”与“万花川谷”相去不远,何以月光照到了“万花川谷”,作者的书房里不见月光呢?紧接着两句“不是诚斋无月,隔一林修竹。”使悬念顿解,也说明了作者为什么要离开诚斋跑到万花川谷去赏月。原来,在他的书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,遮蔽了月光。本句中的“隔”字与“修”字看似平平常常,实则耐人琢磨,有出神入化之妙。试想,竹子如果不是长得郁郁葱葱,修长挺拔,怎么会把月光“隔”断?寥寥十一字,既解开了“月未到诚斋”的疑窦,也说明了书房处于竹林深处,环境幽雅僻静。《宋史》记载,杨万里在任永州零陵县丞时,曾三次去拜访谪居永州的张浚不得见面,后来“……以书谈始相见,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,万里服其教终身,乃名读书之室曰‘诚斋’。”这样,就可以想见杨万里名为“诚斋”的书房是费了一番心思,作了精心的设置和安排的。

  上片通过对照描写,用“未到”和“先到”点明,此时诚斋仍处在朦胧暗影之中,而“万花川谷”已是月光朗照。下片四句,便描写“万花川谷”的月色。“如今才是十三夜,月色已如玉。”两句中只有“如玉”二字写景,这两字用巧妙的比喻,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碧空澄明、冰清玉洁的月夜景色。“才”字与“已”字相呼应,使人想到作者在“十三”的夜里欣赏到这样美妙的月景,有些喜出望外;也使人想到,尽管现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莹光洁,令人陶醉,但“十三夜”毕竟不能算是欣赏月色的最佳时刻。那么,何时的月色最美呢?任人皆知,阴历的十五、十六日月亮最圆,是观赏月光最好的日子。这样,词的结尾两句,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个新的境界:“未是秋光奇绝,看十五十六。”“未是”二字压倒前句描写的美妙如玉,剔透晶莹的境界,推出一个“秋光奇绝”的新天地,指出即将来临的十五十六才是赏月的最佳时刻。尾二句笔墨看似平淡,却表现出一个不同凡响的艺术境界,说明作者对未来、对美有着强烈的憧憬和追求。

  杨万里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南宋“中兴四大诗人”之一,“杨诚斋体”在当时也颇有影响。本词语言平易自然,意境新鲜,生活气息浓郁,说明他的词风一如他的诗风。

1、唐圭璋等著 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(南宋·辽·金卷)上海 :上海辞书出版社, 1988年版(2010年5月重印):第1419-1421页

yuè wèi dào chéng zhāi ,xiān dào wàn huā chuān gǔ 。bú shì chéng zhāi wú yuè ,gé yī lín xiū zhú 。 月未到诚斋,先到万花川谷。不是诚斋无月,隔一林修竹。
rú jīn cái shì shí sān yè ,yuè sè yǐ rú yù 。wèi shì qiū guāng qí jué ,kàn shí wǔ shí liù 。 如今才是十三夜,月色已如玉。未是秋光奇绝,看十五十六。

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好事近·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翻译

暂无翻译!

  词前小序点明全词的中心是“望月”,同时点明时间是“七月十三日夜”,地点是“万花川谷”。
展开查看所有  

  “月未到诚斋,先到万花川谷。”“诚斋”,是杨万里书房的名字,“万花川谷”是离“诚斋”不远的一个花圃的名字。开篇两句,明白如话,说皎洁的月光尚未照进他的书房,却照到了“万花山谷”。作者用“未到”和“先到”巧设悬念,引人遐想。读完这两句,人们自然地要问:既然“诚斋”与“万花川谷”相去不远,何以月光照到了“万花川谷”,作者的书房里不见月光呢?紧接着两句“不是诚斋无月,隔一林修竹。”使悬念顿解,也说明了作者为什么要离开诚斋跑到万花川谷去赏月。原来,在他的书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,遮蔽了月光。本句中的“隔”字与“修”字看似平平常常,实则耐人琢磨,有出神入化之妙。试想,竹子如果不是长得郁郁葱葱,修长挺拔,怎么会把月光“隔”断?寥寥十一字,既解开了“月未到诚斋”的疑窦,也说明了书房处于竹林深处,环境幽雅僻静。《宋史》记载,杨万里在任永州零陵县丞时,曾三次去拜访谪居永州的张浚不得见面,后来“……以书谈始相见,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,万里服其教终身,乃名读书之室曰‘诚斋’。”这样,就可以想见杨万里名为“诚斋”的书房是费了一番心思,作了精心的设置和安排的。

  上片通过对照描写,用“未到”和“先到”点明,此时诚斋仍处在朦胧暗影之中,而“万花川谷”已是月光朗照。下片四句,便描写“万花川谷”的月色。“如今才是十三夜,月色已如玉。”两句中只有“如玉”二字写景,这两字用巧妙的比喻,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碧空澄明、冰清玉洁的月夜景色。“才”字与“已”字相呼应,使人想到作者在“十三”的夜里欣赏到这样美妙的月景,有些喜出望外;也使人想到,尽管现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莹光洁,令人陶醉,但“十三夜”毕竟不能算是欣赏月色的最佳时刻。那么,何时的月色最美呢?任人皆知,阴历的十五、十六日月亮最圆,是观赏月光最好的日子。这样,词的结尾两句,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个新的境界:“未是秋光奇绝,看十五十六。”“未是”二字压倒前句描写的美妙如玉,剔透晶莹的境界,推出一个“秋光奇绝”的新天地,指出即将来临的十五十六才是赏月的最佳时刻。尾二句笔墨看似平淡,却表现出一个不同凡响的艺术境界,说明作者对未来、对美有着强烈的憧憬和追求。

展开查看所有  

《好事近·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》作者

杨万里诗词作品杨万里

杨万里(1127-1206)字廷秀,号诚斋,吉州吉水(今属江西)人,绍兴二十四年(1154)进士,授赣州司户参军,调零陵丞。乾道,知奉新县,擢国子博士,迁太常博士,权吏部右侍郎官,将作少监。淳熙间,历知常州,提举广东常平茶盐,迁广东提点刑狱。十一年(1184),召为吏部员外郎。历任枢密院检详官,尚书右、左司郎中,秘书少监。十五年,出知筠州。光宗受禅,召除秘书监。绍熙元年(1190),为实录院检讨官

相关推荐

  • 好事近·月未到诚斋

    【好事近】 

    月未到诚斋, 先到万花川谷。 

    不是诚斋无月, 隔一庭修竹。

    如今才是十三夜, 月色已如玉。 

    未是秋光奇艳, 看十五十六。

  • 好事近·春雨细如尘

    春雨细如尘,楼外柳丝黄湿。风约绣帘斜去,透窗纱寒碧。
    美人慵翦上元灯,弹泪倚瑶瑟。却上紫姑香火,问辽东消息。

  • 好事近·梦中作

    春路雨添花,花动一山春色。行到小溪深处,有黄鹂千百。
    飞云当面化龙蛇,夭矫转空碧。醉卧古藤阴下,了不知南北。

  • 好事近·秋晓上莲峰

    【好事近】 秋晓上莲峰, 高蹑倚天青壁。 谁与放翁为伴? 有天坛轻策。 铿然忽变赤龙飞, 雷雨四山黑。 谈笑做成丰岁, 笑禅龛楖栗。

  • 好事近·风定落花深

    风定落花深,帘外拥红堆雪。长记海棠开后,正伤春时节。
    酒阑歌罢玉尊空,青缸暗明灭。魂梦不堪幽怨,更一声啼鴂。

  • 好事近·风定落花深

    【好事近】 风定落花深, 帘外拥红堆雪。 长记海棠开後, 正是伤春时节。 酒阑歌罢玉尊空, 青缸暗明灭。 魂梦不堪幽怨, 更一声啼鴂。

好事近·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原文,好事近·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翻译,好事近·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赏析,好事近·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阅读答案,出自杨万里的作品
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wlmqedu.com.cn/gushici/715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