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鹳雀楼(迥临飞鸟上)

作者: 唐代   畅当
【登鹳雀楼】

迥临飞鸟上,高出世尘间。
天势围平野,河流入断山。

迥临飞鸟上,高出世尘间。
鹳雀楼高高的在飞鸟之上,远离尘世间。

天势围平野,河流入断山。
在上面能看到天空笼罩着平坦的原野,江河流入峻峭的高山。

1、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,作者邮箱:1572076419@qq.com

(jiǒng)临飞鸟上,高出世尘间。
迥临:高高的在上面。迥:常作远或独自的样子解释,此处应描写高远。世尘:尘世

天势围平野,河流入断山。
平野:平坦开阔的原野。晁错《言兵事书》:平原广野,此车骑之地,步兵十不当一。断山:陡峭的高山。杜甫《远游》:云长出断山。

1、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,作者邮箱:1572076419@qq.com

迥临飞鸟上,高出世尘间。
天势围平野,河流入断山。

  此诗只有二十个字,但诗歌意境非常壮阔,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。

  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。诗人站在鹳雀楼上,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,觉得自己高瞻远瞩,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。从艺术表现看,这里把视觉反差运用到景物描写中,以远处物体似低小的感觉来反衬近处物体的高大,饶有意趣。从思想境界看,则诗人自有一种清高、俊逸的情怀,志气凌云,而飘飘欲仙,大有出世之想。第二句一作“高谢世人间”,则高蹈的情怀更明确。

  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。中条山脉西接华山。从鹳雀楼四望,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,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,流入断山,浩荡奔去。这概括的描写,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,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,目光远大,志向无羁。这二句与前二句一气相贯,既以显出楼高望远,更以见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。

  宋人沈括称赞这诗和王之涣诗都“能状其景”(《梦溪笔谈》)。但景以情见,物由志显,能状壮阔山河,正因诗人胸怀高尚。这诗和王诗都是这样的情景交融的好诗。由于时代、遭遇、处境的不同,因而两诗的意境不同。王之涣是盛唐诗人,而畅当则是经历战乱的中唐诗人。他在唐代宗大历七年(772)进士擢第后,仕途淹滞,有志不骋,也曾隐游,“拙昧难容世,贫闲别有情”(《天柱隐所重答韦江州》)。他自视清高,志不苟俗,又不甘困顿,有一股冲决樊篱的激情。因而登临赋诗,抒怀励志,瞩目高远,激情迸发。从当时历史条件看,应当说,这诗的思想内容是进步的。而这种励进的精神,在今天也是可取的。

【dēng guàn què lóu 】 【登鹳雀楼】
jiǒng lín fēi niǎo shàng ,gāo chū shì chén jiān 。 迥临飞鸟上,高出世尘间。
tiān shì wéi píng yě ,hé liú rù duàn shān 。 天势围平野,河流入断山。

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登鹳雀楼(迥临飞鸟上)翻译

暂无翻译!

《登鹳雀楼(迥临飞鸟上)》赏析

暂无赏析!

《登鹳雀楼(迥临飞鸟上)》作者

畅当诗词作品

畅当,生卒年不详,河东(今山西永济)人,唐后期儒士。官宦世家,畅璀之子。初以子弟被召从军,后登大历七年进士第。贞元初,为太常博士,终果州刺史。与弟诸皆有诗名。诗一卷。畅当父亲畅璀,唐肃宗时官至散骑常侍,唐代宗时,与裴冕、贾至、王延昌待制集贤院,终于户部尚书。由于畅当出身子官宦家庭,所以举进士,以儒学出名。唐德宗贞元初,畅当任太常博士,贞元三年(公元787年),唐德宗昭德皇后去世,下诏商议太子服丧之

相关推荐

  • 登鹳雀楼(迥临飞鸟上)

    【登鹳雀楼】 迥临飞鸟上,高出世尘间。 天势围平野,河流入断山。

  • 登鹳雀楼

    迥临飞鸟上,高出世尘间。
    天势围平野,河流入断山。

  • 别卢纶

    故交君独在,又欲与君离。我有新秋泪,非关宋玉悲。

  • 题沈八斋

    江斋一入何亭亭,因寄沦涟心杳冥。
    绿绮琴弹白雪引,乌丝绢勒黄庭经。

  • 山居酬韦苏州见寄

    孤柴泄烟处,此中山叟居。观云宁有事,耽酒讵知馀。
    水定鹤翻去,松歌峰俨如。犹烦使君问,更欲结深庐。

  • 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(一作杜甫诗)

    酒渴爱江清,馀酣漱晚汀。软莎欹坐稳,冷石醉眠醒。
    野膳随行帐,华音发从伶。数杯君不见,都已遣沈冥。

登鹳雀楼(迥临飞鸟上)原文,登鹳雀楼(迥临飞鸟上)翻译,登鹳雀楼(迥临飞鸟上)赏析,登鹳雀楼(迥临飞鸟上)阅读答案,出自畅当的作品
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wlmqedu.com.cn/gushici/3121.html